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当前最新:来看高空“穿针引线”现场: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机正在安装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     时间:2023-06-27 11:58:03

现在距离今天早上7点风机的第一支叶片开始吊装,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,根据记者的消息,目前现场安装已经进入最关键的环节,风机的第一支叶片即将与风机的轮毂对接。

记者探访:16兆瓦海上风电主机装配车间


(相关资料图)

前不久,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主机部分在福建省福清市完成装配,并且具有100%我国自主知识产权。那这样一个“大国重器”,是如何生产的?

总台央视记者 林珊蓉: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16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基地。别看我们海上风车的结构看起来简简单单的,但事实上它有上万个零部件。

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主设计师 高亚州:我们的工人正在进行机舱系统的装配,整个机舱系统有上千个零部件,然后需要近百道工序完成一个装配,整个装配的时长将近12天。

机舱发电系统,是海上风电机组最为关键的结构之一,负责将叶轮捕捉到的风能转化为电能。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,在保证发电量的前提下,将发电机的重量降低到了20吨左右,实现了大容量电机小型化的技术突破。

此外,遍布整机的数百个传感器和机舱上的激光雷达,可以感知温度、湿度、风速等信息,数字化跟踪机组的运行状态,在恶劣气象条件下,还能通过机组自身的智慧“大脑”,进行风机角度、功率的调节。

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盛雷:这是一台高度智能化的风机,东南沿海一带,风资源情况非常丰富,但是也非常复杂,比方说台风来的时候,它会自动地进行抗台风策略,更好地安全稳定地运行。

数字化、智能化系统的运用,提高了机组的环境适应性,让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我国东南沿海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欧美国家。从8兆瓦、10兆瓦到16兆瓦,不断提升的海上风机单机发电量,还将有效地提升海上风电经济性。

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盛雷:对绿色的电能大家都有一个贵的概念,但是通过我们不断的技术迭代,不断做大风机容量,将来运维成本各方面的都会有所下降,全生命周期地下降,可以有效降低我们整个海上风电的运行成本。

海上的电如何送到陆地?风电升压后通过海底电缆并入电网

海风吹过,点亮千家万户,建在海上的风电场,如何才能把电从海上传输到陆地上呢?输电通道又在哪里?来了解一下。

海风吹动叶轮转动,叶轮又带动机舱内的发电机发电,将风能转化成了电能。但这个时候电压很低,不能满足接入电网的要求,需要通过海底电缆,把电送到海上升压站进行升压。

三峡集团福建公司福州海峡工程管理部经理 兰世平:这个海上升压站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一颗心脏,把所有的电能汇集升压到220千伏,然后再通过海底电缆送到电网。

海底铺设的过程就如同播种小麦一样,施工船舶通过海缆埋设犁在海床划出2—3米深的缆沟,将海缆放进缆沟,然后再将海缆埋好。如此一来,海缆铺设就完成了,海上风电场的电随着这条“隐形”通道就被送进了千家万户。

新闻链接:风机发展里程碑

风,是大自然的呼吸,人类,是永不停歇的“追风者”,千百年前,我们在大地上建起风车,利用风能提水灌溉、碾磨谷物,而今,我们在海中竖起“追风巨人”,将海风中蕴含的能量转化成电能。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动画短片了解一下人类利用风能的历程。

1888年,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运行的风力发电机出现,叶轮直径17米,发电机为12千瓦。

1941年,世界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出现。

1981年,第一台现代风力发电机出现,这是现代工业技术上的重要突破。

1998年,首台国产600千瓦风机在新疆达坂城风电场投入运行,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2005年,国内首台1.2兆瓦风力发电机投入运行,这是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机。

2009年,我国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——东海大桥风电场首批3台3兆瓦机组并网发电。

2013年,海上风电机组升级到5.5兆瓦,再上新台阶。

从2020年开始,我国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发展,10兆瓦、11兆瓦、13兆瓦、16兆瓦风机相继下线,海上风电机组进入大容量时代。

截至2023年3月,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约3089万千瓦,装机规模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,超过第2—5名国家海上风电并网装机总和。

(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张伟 王世玉 黄珊 张丛婧)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